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气象灾害多发。
“房子一下子被冲垮了,如果不是父亲拉着我跑得快,人都没了!”今年52岁的遵义市汇川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堂堡社区住户罗江文,对45年前那场洪灾仍心有余悸。让罗江文安心的是,如今安家的地方,居住条件好了很多,即使遇到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社区应急广播也会给大家提前“报信”。
易地扶贫搬迁,让贵州省188万群众搬出了深山区、石山区。
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贵州省气象局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靶向诊断”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保驾护航。
灾害风险区划 防灾“心中有数”
2019年,贵州省气象局组织开展暴雨、雷电、凝冻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技术研究,编制基于易地扶贫搬迁区域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谱。
“贵州十里不同天,每一种灾害在各地表现形式和致灾阈值都不同?!惫笾菔∑蛑行母敝魅卫钕鼋馐?,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仅需应对三种气象灾害,但细化到每个县就变得复杂,具体操作十分“烧脑”。
对此,贵州省气象局在9个市(州)充分调研,决定采用自然断点法划分等级。暴雨、凝冻划分为高、次高、中等、次低、低等5个风险等级,雷电划分为高易发区、次高易发区、中易发区、次低易发区、低易发区等5个风险等级。
“每个安置点或安置区都有一份评估报告?!崩钕鏊?,在评估报告中,贵州省气象局会针对不同的风险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如红色区域暴雨灾害风险极高,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区域影响极大,应防范暴雨及其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对人员及建筑的危害。
防雷安全检测 守护一方百姓
“引下线3根,间距17米,符合标准?!?月10日,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气象局工作人员杨光和邹海东来到团山安置点,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防雷装置、防雷电波侵入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测,并出具防雷检测报告。
贵州年平均雷暴日数在50天左右,最高达76天?!肮ヌ咐咨?,如今无论雷声多响,大家都能泰然处之?!彼商颐缱遄灾蜗厣泼窬指本殖さ朔⒔樯?,该县全境平面图形状似马鞍,四周被群山包围,灾害性天气特别是雷电灾害较多。因此,该县33个安置点的位置都选择在地势平坦、不靠山的地方,尽量避开雷区。
“38130人的安全容不得半点疏忽?!钡彼商颐缱遄灾蜗仄缶钟肷泼窬侄越涌狗览装踩觳槭?,邓发的心里更踏实了。
2020年,贵州省气象局把全面完成集中移民搬迁小区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防雷检测列为贫困地区气象防灾减灾重要工作之一?!霸诳辜觳獾耐?,还在安置点开展防雷科普知识宣传?!背嗨欣椎缁疃捣?,该市气象局负责人张长友说,早在3月初,赤水市气象局就联合生态移民局全面排查安置点防雷安全情况,赶在雷电高发期前做到排查、检测全覆盖。
截至目前,贵州全省已完成639个安置点的防雷安全检查,其余安置点的检查工作将在5月底前陆续完成。
全国咨询热线:
13874906936
手机:13874906936邮箱:912627508@qq.com
QQ:912627508地址:贵州兴义市建设北路29号气象局
Copyright? 贵州黔西南防雷工程有限公司